有个读者,让我点评下,说这是某个旅日几十年的大V的研究心得。

你分享给我的内容,我看了,看完笑了,没啥想说的。

这种开放性的话题随便怎么说,就像人类也可以说我们把地球变得繁花似锦,我们做对了什么。

你猜地球会不会用正眼瞧我们?

很多很多年前,美苏争霸期间,是美国还是苏联的谁,在开大会时说了一句狠话,就是让地球不存在之类。

然后就有个科学家纠正,说,不是让地球不存在,是让人类不存在。

会场里很多科学家就笑了,一时间紧张的气氛里面充满着欢快的声音。

这实际上是两种方法论,一种是基于想象,一种是基于数据。

那群发笑的科学家只不过因为长期和数据打交道,他们很清楚,人类之于地球,就像你皮肤表面的细菌。

人类把所有的核武器引爆,无论是从当量上看,还是从地球过去几十亿年的经历来看,也无非像你手上有群细菌试图挠痒痒,注意,仅仅是试图,你大概率感觉不到痒。

回到这个主题,这个实在没有讨论的必要。

如果29年前,或者28年前,日本把经济拉出一个V字反转,那你可以说日本做对了什么。

就像星爷的电影审死官里面,你打了人家一顿,隔夜死了,人是你打死的。

你打了人家一顿,30年后死了,那谁知道怎么回事,也许是老死的。

30年都过去了,我们这会儿讨论这个话题本身就十分荒诞。

当然,人家大V读外语系的,读文学系的,就像周慧敏的前公公写本小说蓝血人,你非要找个生物学家分析下,卫斯理的血为什么是蓝的。

生物学家哪儿知道,谁写的你问谁去。

搁我这里,没有认识自己,改造自然的说法,我是反过来的,认识自然,改造自己。

无论是恐龙,人类,亦或者圣诞节前夜的火鸡,我们能做的就是认识世界,然后去思考,我该做什么,我能做什么。

有时候我们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很正常的,先分析局面,做自己能做的那部分,以待来时嘛。

你比如诸葛亮就很典型,他不像江东腐儒一样寻章摘句,皓首穷经,每日里研究些空中楼阁不着四六的东西。

他在研究什么?

局势。

局势不允许刘皇叔恢复汉室,那就拣能做的部分先做去。

先借荆州,再图益州,待天下有变。

别看他是古人,穿越到今天和大家交流一点问题没有,人家逻辑性非常严密,你觉得跟这人说话很舒服。你俩是同频的,不至于鸡同鸭讲。

当然,前提是你得有逻辑。

日本其实什么都不做,它也会有今天的局面。

没有任何神奇的原因,就是单纯时间的力量。

日本现在就业状况很好,大学生供不应求,难道是日本做对了什么?

过去的三十年来,无论是互联网,还是电车,日本什么产业都没踩中,他们做对了什么?

这就是时间本身的力量而已。

我这么跟你说,你想象一下,假如20多年前的那代人,他们当年的人口出生率,是这两年腰斩后的数据。

还会是人求职么?早就是职求人了。

日本现在面临的就是这么一种情况,人家出生率谷底的那波人,已经登上职场舞台了。

人太少了,当然是供不应求。

工作岗位的变化是缓慢的,可是人不一样,人是集中出生,又集中离场的。

那你就必然看到相对于工作岗位,就业者供应量的潮涨潮落。

日本当下的局面无非就是他们和你所处的周期节点不同,而不是他们做对了什么。

相对于他们,我们实际上已经做对了很多事情,过去的20年来,我们押中了互联网,押中了电车。

只不过我们的总人口太多了,对工作,尤其是对高收入工作岗位的需求太多了。

就像一个人巨多的部落,今天打了一头大象,明天打了一条鲸鱼,还是不够吃。

所以不能只依赖外部,也要依赖内部的需求。

但是,咱们的有钱人变老了,变得保守了。

人老了消费意愿会下降,风险偏好也会下降,而我呼吁了两年多的咱们自己的风险投资市场,至今也还没有建立起来。

为什么需要风险投资市场?这是唯一帮富老头花钱的途径。

全世界用无数历史证明过的,唯一靠谱的途径。

所谓帮他挣钱,才能帮他花钱,他出钱,你创业,他赚取风险利润,你实现事业梦想,顺带拉动就业。

咱们按照这个路数去分析日本,日本做对了什么?

日本既没有像我们那样抓住什么互联网,电车,也没有使得日本市场一跃取代美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主体。

换句话说,产业红利,金融红利,它一个也占不到。

当然,日本天生不全,后者对他们而言,本就不可能,想都不能想。

那就没剩什么可做的了。

日本太大了,为了便于理解,我们缩小到公司。

你去看一家公司,真正影响公司前途命运的,往往就那么几个时机,一个是初创期,你第一个产品有没有影响力,有没有做成拳头型。

上来就哑火,基本上两三年就散伙。

如果一炮打响,那么接下来就要看你能否围绕核心产品发散开来,成系列,让自己的作坊变成现代化管理的企业。

如果不能,那也就是赚两年钱,被收购了。

如果能,就开始冲击上市了。

上市后又看你能否很好的运作你套来的这些钱,这影响着你是否真的能做102年的企业。

其余大部分时间在干嘛?

都是无事忙。

就是为了应付眼巴前的这点事儿,忙忙碌碌,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瞎忙个什么劲。

公司是这样,人也一样。

人生关键之处,就几步,大多数时候是在干嘛?维护而已。

所以公司和公司的差别,人与人的差别是在那几步么?

并非如此,那只是表象。

真正的差别就在于那些日常的,琐碎的维护的时间里面。

有的公司,有的人,人家是时分复用的,他一段时间做两样事。

一样是不可避免的日常维护,俗称紧急而不重要,另一样是什么?

是时刻准备着,他在密集的处理很多日后抓住机遇要用到的准备工作。

我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,你比如投资。

大多数散户是怎么投的?

是无头苍蝇一样,他们指望自己每一次进场,每一次关注,都恰好遇到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机遇,然后自己就正好能坐上车,跟着飞。

你知道职业投资人是怎么做的?

他们盯一个品种能盯几年,他已经看上了,他已经研究的很熟了,他只是等合适的入场位。

他们通常会精通十个八个品种,一般来说,每年总有那么一两次机会给到他,所以他们总有得做。

站在外人的角度,人家总是能够捕捉到机会,实际上就单个品种来看,每个品种上人家可能平均都等了三五年。

那这期间他在干嘛?

就是在做准备工作呀。

你没这个意识是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要做什么准备工作,你老是觉得不用改变自己,自己现在就挺好,就自己现在这么一个混不吝的状态,就可以迎接机遇了。

实际上机遇是什么?机遇是把你和猪一起载入飞机,拉到半空中丢下来,你提前准备好了,你已经长出翅膀了,猪没有。

于是它摔死了,你飞下去,吃烤乳猪。

那如果你没有准备好,你没有翅膀呢?

那就是小飞猪,飞下去,烤你。

就这么点事儿。

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平常,在于那些垃圾时间里,你到底在干嘛。

知道要准备什么的人,每天都忙得很,不懂的旁观者就不理解,因为他们眼里没活。

他们不知道为啥这个人要忙这些,整天在家里做筐子,做了一个又一个,你看了都嘀咕,这么多筐装什么呢?

过了些日子,天上掉金币,人家在地上摆满了筐子,都接进去了。

你来得及现做筐么?

那户做筐的人家,在家里嘀嘀咕,半夜商量扎筐子这件事,就叫隐学。

隐藏起来的学问。

你不知道,你就不理解人家忙个什么劲,等下金币雨的时候,你又一拍大腿,哎呀,机会都被这家人占了。

这就是我说的,研究世界,改造自己。

几千年了,任何时期,任何历史上的垃圾时期,就是看似没啥大事发生的时期,不都有人过得好么?

站在地球的视角,它也会想,这群总共存在时间不过昙花一现的,身上的细菌人,不操好自己的心,老操心我这个46亿年的老怪物干什么。

那你站在周期的视角下,它一样的。

它也会以悲悯的目光看着我们,看着我们这群其实能够用来学习工作的时间一共也没多少年的人。

它定期总会发金币的,遗憾的是,准备好的,一共没几个,更遗憾的是,知道要准备点什么的,也没几个。

就这么蹉跎了,又蹉跎了,这就是多数人的一生啊。

有句歌词叫做向天再借500年,真借给你500年,你也得知道要做什么,否则就如我昨天说的,不知道的话,借给你1000年也没用。

 
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记忆承载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