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天就有读者问我这事儿怎么看,我拖了很多天。

因为这事儿在当时没啥意义,就是成交量小,成交量不大的情况下,是极容易被拉高拉低的。

但是几天过去,一直有人问我,那些大户爱超长期国债什么地方呢?动辄50年,利息也不高呀,都不到3个点,爱它什么?

就像那句台词,爱他老?爱他不洗澡?爱它时间长?爱它收益率低?

这个问题很有价值,有价值的地方不在于大户是怎么想的,而在于通过分析这件事,你可以窥视到超远期的货币政策走向。

没有人的钱是大风刮来的,尤其是有钱人的钱。

在发行前,很多人都在嘲笑,这么低的收益,这么长的周期,有谁会去买。

在发行后,嘲笑的人忽然发现,按照原价,自己是抢购不到的。

为什么?

首先我们要普及一个常识。

比如,你买了一张债,收益率是3个点,周期是50年,这意思不是说你非要等到50年后,这不是一张定期存款。

这张债你是可以转手卖掉的。

那么你卖的价格和什么有关?

和利率有关。

如果未来50年的利率是上升的,比如涨到6个点,你想要转手,就会被别人砍价。

因为人家可以买到6个点利息的,为什么要买你这张3个点利息的?除非你肯降价。

反过来,如果未来50年的利率是下降的,比如像日本一样,长期处于零利率附近。

那么你这张债在转手的时候,就会涨价。

人家买不到呀,他能够拿到的利息比如是千分之一,现在有一个3%收益的,他想要从你手里买,就得加钱。

那么有钱人为什么会去抢这玩意儿?

答案很简单,他们是从以下三点来看问题的。

1、这个是国债,信用没有任何问题。

如果你说你们一家公司发债,也说50年,那别人就要嘀咕一下了,哪怕是马云说自己能做102年,大家也只是笑笑,并不接茬。

因为对一家公司来说,50年太久了。

但这个不一样,有这个信用背书,可以认为就是没有任何风险,俗称比去银行存钱还靠谱。

2、我们发生恶性通胀的概率极低。

我们是一个全产业链的国家,俗称世界工厂。我们有可能生产了东西卖不掉,实在不太可能说,生产不出来足够的东西。

也就是说,只要你有钱,就不差货。

在这样一个基础下,有钱人担心的不是通胀,而是没通涨。

那如果不太可能发生恶性通胀,也就意味着,加息的概率很低。

3、我们大概率会一直降息,直到靠近零利率附近。

为什么呢?

债务。

无论是地方的债务,企业的债务,居民的债务,都在高位,国际高位。

债这个东西,最大的问题从来不是债务本身,而是什么?

是利息。

老罗欠了6个亿,利息是0,担心么?不担心。

利息是0,就等于永续债,只要人家允许你借新还旧,就不会变成坏账,就不会酿成金融风险。

但是反过来,如果利息很高,利息是5个点,他每年就要还3000万。

那他的压力就很大了。

当我们已有的债务规模很小的时候,降息没多大利益,你还不如利息高一点,可以从国际市场上吸引更多的游资,让钱流进来。

但是反过来,当我们已有的债务规模较大的时候,加息没多大利益,反而害处重重。

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例外,就是美国。

美国债务规模较大,加息有利益,因为美元是霸权货币的同时,叠加了美国市场是国际市场。

这两件事加起来,使得美元的发行并不是针对美国的资源,美国的资产,美国的商品。

而是全世界的资源,全世界的商品。

所以美联储被戏称为全球央行。

那么这种情况下,尽管美国债务规模庞大,加息会使得他们要付出高昂的利息代价,可是,他们可以从全球吸收大量的资金,这些外来资金,是远超过利息代价的。

所以这事儿,美国可以干,因为他划算。

其他国家,没人会这么做。

你把利息搞得很高,你自己还不起了,又吸引不到多少外来的资金,得不偿失。

所以当非美国家的债务达到一定规模,都会采取长期利息无限趋近于零的策略。

这个好处是非常多的。

只要利息足够低,城市的债务大就大,不用还利息,可以借新还旧。

只要利息足够低,企业的债务大就大,只要能够借到新,那都不叫事儿。

只要利息足够低,老百姓提前消费的欲望就会大增。

我们在过去的很多年里,大家养成了储蓄的习惯,我们的储蓄率远高于其他国家。

这个原因并不是公知们说的那样,比如人家有什么教育,医疗,我们不敢花钱。

那是他们欺负很多网民,就没出过国。

其实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随着出国旅游的普及,多数网民已经去魅了。

他们开始意识到发达国家没有你想的那么美好。

他们读大学的费用占他们的收入比,其实要比我们读大学的费用占我们的收入比,高很多。

原因是我们过去几十年有卖地收入补贴,实际上你的大学学费的9成,都是那些掏空六个钱包的人代缴的。

而他们哪有这笔卖地收入呢。

他们的医疗,所谓免费的那部分,也是指,你要在社区医院排队,动辄很久很久,久到你基本上可以自愈,或者扛不住,快挂了,那才可以紧急处理。

所以,如果你想要及时就医,还是得掏钱的。

一分价钱一分货,天底下哪儿有那么多便宜好占呢。

所以我们真正储蓄率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?

是留着大用么?是等着临终前的最后几天,一股脑交给医院么?

不是的,这都是情感博主瞎掰扯。

你通过一个细节就能看透中国人的内心,透到不能再透,比他自己还要了解他自己。

我们注意到,在过去的几十年里,国人是很喜欢买房的。

喜欢到什么程度?喜欢到掏空六个钱包加杠杆。

那我就问你,这个时候,他们怎么不说要把钱留着等老了用呢?

怎么买房的时候就有钱了呢?怎么还肯借钱了呢?

答案只有一个,他们觉得房子会涨,他们觉得这事儿划算。

所以我告诉你,国内的内心深处就仨字:想赚钱。

想赚钱要变成行动,得叠加另外三个字:能赚钱。

想赚钱,也能赚钱,是过去几十年的特征。

正因为如此,大家才养成了这种习惯,因为都知道,钱不是消费资料,钱是生产资料,把它存下来,投出去,钱生钱,就能比周围人,跑得更快,飞得更高。

所有发达国家都有过这段日子的,别以为我们有什么特殊。

他们后来为什么储蓄率下降了?

因为想赚钱,但是不能赚钱,赚不到嘛。

就像我前面讲的,随着发展阶段走过第一阶段,第二阶段,随着地方,企业,个人的债务都攀升。

降息是划算的。

降息的本质就是把无风险收益降下来了,有风险收益你折算成数学期望之后,还是无风险收益。

所以无风险收益降低,就意味着你站在整个社会层面看,想赚钱,并不能赚钱。

那怎么办呢?花嘛。

如果人人都觉得自己是秦孝公,自己后代是秦始皇,那就都跟白杨树似的,齐刷刷向上,都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

如果大家发现,乱折腾会挂掉,无风险收益很低,而钱又在慢慢不值钱。

那就想开了,与其看着它慢慢消失,不如我把它花掉,还能听个响,图个乐,至少自己这辈子快乐点。

这时候再配上超低的利息,你以前100万买套房要还200万,如果零利率,那就真的只要还100万。

那他为啥不提前享受享受?他以前是像刘备一样,要打了那么多年仗才能享受享受,现在是可以提前享受,何乐而不为。

甭管当下的你,今年明年后年的你怎么想,有钱人已经预测到,未来的人的想法,就是这样。

所以这三点加起来,构成了他们的决策依据。

最后一个问题,那这个收益也太低了不是么?

是的。

但是你要分清楚两个概念。钱本身,它就只值这么多了,其余的,是人值钱。

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收益率不是本金带来的,是巴菲特这个人带来的。

我知道有人会讲,即便我这个人不行,我像当年日本的渡边太太们一样,把钱搬到收益率高地方,不就行了吗?

你前面不也说了,有个国家特殊么?

是,也不是。

站在全局的角度,美联储潮汐时的加息,实际上是个饵,他们最后要的,是来自全球的这些个鱼。

所以不是简单地说,我只要傻乎乎去吃饵,我就可以保值了,不是的。

正如我那天聊的,如果你想要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保值增值,需要把饵吃掉的同时,再把钩子,吐出来。

 
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记忆承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