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斯火遍中文自媒体,顺带连他的那本传记,在金融圈里也几乎是人人读过。

那天前些天聊万斯的时候,很多读者说,美国的铁锈地带应该类比昔日我们的东北。

我今天专门找了一个人,我以前的同事,他是东北人,东北生东北长东北读的大学。

虽然后来离开了东北去南方求职定居,但他完整地经历过东北的辉煌期与转型期。

所以我今天来转述,我听一个东北人眼里,万斯那本书的读后感。

那么以下都是他分享给我的观点。

1、东北和万斯笔下的铁锈地带有很多相似处。

东北早些年经济非常好,大部分人都是体制内,效益高福利好。

后来面临市场的冲击,转型困难,一度下岗职工很多,人生困惑,找不到方向。

因为大半生都在厂里,都是从事重工业,在老家找不到对口的工作。

那么从这个时候开始,人就分化了。

有些人背井离乡,南下,去民营企业里从事轻工业,因为国营大厂的职工,懂技术,往往混的不错。

有些人主动放下面子,去从事生活服务业,就是摆摊,做着做着摸清了门道,有人去俄罗斯做了倒爷,往返于南方和北方之间,早早定居南方也混的不错。

还有些人,就比较难以接受变化,放不下国企大厂职工的面子。花了很长的时间,最后等大部分人都完成了转型自己才不得不跟上。这些就混的不好。

当然,还有更不好的,有酗酒的,有打架的,有找不到生活目标的。

这些人就有些接近于万斯笔下的故事了。

2、有相同就有不同。

同样是面对大环境的变化,同样是面对人生起伏的落差。

双方的福利不同。

我们一直是发展中国家,90年代更是发展的早期,那时候我们和印度其实是差不多的。

因此下岗职工除了一次性拿到几万块的补贴,是没有后续的钱发的。

换句话说,即便大家不适应,也得学着适应。

不存在你可以长期沉浸在伤痛的阴影中拒绝走出来这件事。

但美国早在80年代就已经是发达国家了。

尽管和欧洲比,美国的福利算低的,算是不养懒汉的,但实际上,万斯的外公依然可以酗酒,妈妈依然可以嗑药。

有持续不断的生活保障是一种福利,但正因为有了这个,也就可以长期沉湎于对过去的辉煌怀念的痛苦中。

毕竟二战后到80年代之前,铁锈地带无比繁荣,一个人当工人可以养老婆养别墅五六个孩子外加一条狗两辆车。

反观我们虽然因为人均收入低没有持续的福利,是一种很大的不幸。

但恰恰因为不幸,人们没时间去痛苦,只能挣扎着找食吃,反而硬生生给自己走出一条路。

3、万斯找错了方向,或者说他是为了迎合美国人,故意误导。

严格意义上讲,美国的铁锈地带80年代就形成了,当时和美国竞争的是日本不是我们。

美国铁锈地带的繁荣有些类似于我们疫情期间的独特处境。

疫情期间全世界停摆,我们接订单接到到手软。

二战结束后,全球被打得稀巴烂,美国铁锈地带接订单也是接到手软。

那么随着日本的工业恢复,便宜的日本人已经严重冲击美国本土,使得资本外流,铁锈地带形成。

那时候我们还在80年代,还在河里摸石头。

而我们真的参与全球的市场化是00年以后,严格意义上讲即便说我们在竞争,我们也是和日本在竞争,这期间,美国始终是客户的角色。

所以从这个角度讲,万斯找错了冤家,或者说他是故意歪曲事实,针对我们。

因为你今天去谈当年日本导致美国铁锈地带这茬事儿,显然是没有市场的,也无法引起老美的共鸣。

采访到这里,我打断了他,问了一句话。

我说,当初90年代后期,你有没有讨厌过南方人,有没有觉得是他们的小厂子抢夺了你父母的铁饭碗?

他说没有,这是经济规律,好比你不喜欢张三,也会诞生李四。

我接着又问了一句。

我说,你换个视角,假设你没有读大学没有去南方工作,还赶上高科技企业分股票,近乎财务自由。

假设这一切都没有发生,假如别人嘲笑你父母下岗,你气不过和人家打了一架,一时失手,推了别人一把,他不巧正好脑袋撞了钉子,你被关了进去,十年后才出来,因为劳改身份一直找不到工作。现在不得已南下在一个洗车店里当杂工。

你再想想我的问题。

他沉默了许久说,也许会怨恨吧。毕竟人都需要发泄和甩锅的渠道,并不总是讲道理的。

采访继续,我问他除了对这本书,对万斯这个人你有什么看法?

他也讲了三点。

1、离开原生家庭。

他的父母和万斯的父母不一样,虽然没钱但至少没有不良嗜好。

但他还是决定离开。

他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我跟读者们分析过,这里就不展开了。

简单说,你父母也许是很好的人,但他们未必适应当下的时代。你按照他们那套老思路是解决不了新问题的。

万斯也是这么做的,他去参军去考名校。去接触接触新环境新想法。

2、打不过就加入。

铁锈地带的人不是没机会,美国没有户口,只有他们愿意,加州不是没有蓝领工作机会,只要他们不沉湎于过去的辉煌,肯跟新移民同台竞争。

这位打东北来的前同事也是这么做的,一毕业就奔南方去了。很快就脱颖而出。

万斯也是这么做的,又是海军陆战队又是耶鲁又是风险投资又是娶印度裔的白富美。

这个话题我们也聊过,如何择城市。

3、不要指望某一晚,要指望每一晚。

他表达的那些我就不多说了,因为这个话题我也说过太多遍。

前些天聊经济问题时,有人问我怎么简单地用一个指标就能投资盈利。

或者怎么优化一下简历就能脱颖而出,或者用个什么小技巧就能让领导器重自己,给点蝇头小利就能让中介卖力的推销自己的房子…….

别人眼里的万斯就是海湖庄园里某一晚傍上了川普,就像这个被采访的前同事,只是运气好遇到了公司上市。

万斯我不知道,但这个前同事我知道,他熬了十年,同一家公司里面熬五年的没有拿到股票,没能升迁熬十年也拿不到股票。

外人看永远只能看到某一晚,只有郭德纲们自己记得自己的每一晚。

很多人眼里的投资就是我一拍脑袋,掌握了一个什么指标。据此决策,然后就能挣大钱。

这是不可能的,分析是分析,决策是决策。

就像川普遇袭的当天我就推文说,真正重大的影响在于市场。

没有那场枪击,在职的睡王团队为了获胜,就会不遗余力的托美股市场,以此作为政绩讨好选民。

这就是美国市场里经常讲的大选因素,大选之前,在位的往往刺激市场。

懂王遇刺的当天,睡王等于提前出局了,既然不关自己事了,那还何必使劲刺激市场呢?刺激给谁看呢?

这就是我说的,懂王遇刺对市场的影响,他相当于让大选这个利好因素提前结束了。

这就是分析,但这东西不足以作为决策的。

一张椅子下面几条腿,我看见一条腿被子弹击穿了,问题是,那也只是一条腿。

这就是为什么职业投资人无论多空,都带着一堆对冲操作的缘故。

那你想想看他是怎么具备了这么复杂的一套系统的?这是每一晚的积累,不是某一晚他看到了什么。

 
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记忆承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