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回答一个满级读者的问题。

这位读者问我,怎么才能说服别人,接受自己的观点?

开门见山地给出结论,不存在这种事,你问的问题,不成立。

如何说服别人这个话题早在几千年前,就被系统的分析,展开,讨论过。

写这篇学术论文的人,叫韩非。对,就是那个韩非子。

非子写过《说难》这个话题,就是说,想要游说别人是很难的。

他举了两个例子,一个发生在宋国。

有一个富人,家里墙坏了,邻居和儿子都提醒他修墙,他没有修,遭了贼。

他夸奖自己的儿子有先见之明,却怀疑贼就是邻居。

另一个发生在卫国。

国君有个宠臣,有一次盗取国君的车子回去照顾生病的老母,国君没有怪他反而夸奖他孝顺;还有一次,他把自己吃剩的桃子拿给国君,国君反而觉得他懂得分享。

但后来他恰好死在这两件事上,因为他失宠了,国君想起往事,看法变了。

觉得他盗车的行为,证明他可能为了私利而背叛,而他把吃剩的桃子给君主的行为,证明他内心深处,毫无敬畏可言。

你看,不仅兄弟可以重定义,发生过的事情的评价也可以重定义。

所以韩非子在说什么呢?

他告诉你,观人术只是第一步,观人术只是帮你获取信息的。

拿到信息后怎么做,是第二步。

韩非子在论文当中,给出的建议做法就是那八个字:尊重人性,尊重利益。

尊重人性体现在你要肯定对方,你要给对方情绪价值。

尊重利益体现在你要首先去想,他到底要什么,而不是只听他说了什么。

开会的时候每个高管都会讲企业发展,都会讲技术演进,但这未必是大家心里想的。

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利益,每个高管都有各自的盘算。

一个人通常有两种需求,一个是面子,一个是里子。

面子体现在他希望自己是对的,自己被认同。

里子体现在他真实内心想要的,未必方便说出来,所以需要你帮他提案。

你充分考虑到了他的里子,又顾及他的面子,他才会被你说服,或者说,假装被你说服。

因为其实没有人能够被别人说服,你只是在迎合他。

所谓你说服对方的那点事儿,是你需要在交流的过程中,自己夹带私货藏进去的。

而不可能是你开诚布公的告诉对方,你是个S叉。

真要这么干,你比杨修还招恨。

所以有句话很真实,人只能被天启,只能认识到自己本该认识的事情,并不存在被别人说服这回事。

你比如,曹丕要以魏代汉,这是里子,这是曹丕的需求。

但是曹丕不可能讲出来,我要代汉,这涉及面子。

那么架在中间的桥梁是谁?是华歆。

华歆带领文武百官说服汉献帝,多次主动要求禅让,曹丕多次义正言辞的拒绝,下次不要了,结果对方下次还来送礼,三辞三让之后,方才完成这个过程。

这就是照顾了曹丕的里子与面子的说服案例。

那么同样,华歆在说服汉献帝的过程中,也是一个里子与面子的结合。

汉献帝的诉求是保命,这其实是他的里子。

但是他不希望展现出一副怕死的模样,不希望是人家威胁自己,自己不得已退位。

他希望的结果是他主动给你可以,但是你主动来要不可以,他需要一个台阶,既能保命,又能证明自己不是因为怕死。

那么华歆给了他这个理由,一通云里雾里的证明,这是天命。

汉献帝只是遵从了天命,主动安排曹丕来接任,而不是受到威胁,因为怕死而让位。

所以不存在华歆说服了汉献帝,而是汉献帝所求本就如此,他本就愿意弃位保命。

否则,他就会像后来曹髦的选择。

面对司马昭的威胁,曹髦召见侍中王沈、尚书王经、散骑常侍王业。

王沈劝他,里里外外都是司马昭的人,陛下何故造反?

曹髦表示,自己不是汉献帝,自己是有血性的,于是冲出宫廷,驾驶马车,挥舞着剑,要斩了司马昭。

当然,毫无意外地死在乱军之中。

王沈的言辞不够犀利,口才不如华歆么?

不是,是曹髦的里子,和汉献帝的里子,并不一样。

所以很多时候,我们误以为谁说服了谁,实际上,不过是谁迎合了谁。

只不过,在这个迎合对方的过程中,你是可以夹带私货的。

当初是贾诩出主意,让张绣投降曹操,这是因为张绣自己本来就想投降曹操。

但是降曹之后,曹操让张绣的婶娘邹氏做了三陪,张绣受此侮辱,既没了面子,也没了里子,他今后在曹营里,没法混。

于是就埋怨贾诩。

贾诩只得出主意,趁其不备,发动叛乱,结果曹操逃得一命,长子,侄子包括保镖典韦,都折了。

这个过程中,难道是贾诩说服张绣叛乱的么?

不,是张绣自己要叛乱。

因为张绣的蛋糕已然被动了,他在曹营得不到尊重。

此时此刻,即便贾诩劝张绣隐忍,张绣也不会答应。

那么贾诩就只剩两个选择,一个是去曹操处告密。

但此时此刻的曹操还没有见识到张绣的威力,在他眼里,张绣不过是个闻风而降的怂包软蛋,这种人造反大概率不成。

而你贾诩背主告密,必是小人。于是连带贾诩,也不会得到什么赏识与前途。

那么他就只剩一条路,促使张绣叛乱成功。

所以他不是想要出这个主意,而是只有这个主意可行。

那么等到第二次选择,等到曹操与袁绍开打,贾诩再次说服张绣降曹,又是什么原因?

还是那个原因,张绣本意要投降。

你换个人,把张绣换成刘备,你把宛城交给刘备,你看刘备投不投降?

别说贾诩来说没有用,诸葛亮来说,都没用。

说到底,是刘备本意不要投降,张绣本意要投降。

投降这件事是张绣的里子,他就这么个诉求,无非投降谁的问题,他没有确定。

在这时候,贾诩就开始夹带私货了。

他建议张绣投降曹操,理由是他判断,袁绍必败,你看,郭嘉那小子那么聪明,比我贾诩都聪明,他都不跟着袁绍混,都要投曹操。

说明袁绍忒不靠谱。

如果你张绣投降了袁绍,回头袁绍被曹操打败,你将无路可走。

毕竟你曾经杀死过曹操的长子,侄子以及保镖典韦。

所以你只能选择投降曹操,因为曹操要面子呀。

曹操如果不接纳你,不重用你,不去展现他的周公吐哺,他的不计前嫌,试问,他还怎么收复天下豪杰,平定乱世呢?

张绣听了,直拍大腿,善。于是从之。

贾诩有没有夹带私货?

当然有。

他嘴上都是为张绣盘算,心里考虑的都是自己未来的发展,如果他觉得曹操必胜的话。

贾诩说的那些大道理,仅限于曹操未能一统之前。

一旦曹操完成了统一,他还用得着善待张绣么?

所以长久来看,张绣必死。

后来果然如此,即便曹操不计前嫌,曹丕始终耿耿于怀,时常斥责张绣杀了他哥,给对方施加心理压力,迫使他为了保全族人而自杀。

但张绣死后,也没能保住族人,而是被灭族。

这些,以贾诩的聪明才智,不可能想不到,但是他故意没说,这就叫夹带私货。

那么有人就会问,韩非子讲的都是奸臣之道,逢君之恶。

那么古来贤臣又是怎么从事说服工作的呢?

答案很简单,他们并不从事说服工作。

你比如田丰劝谏袁绍,他在不在乎对方是否接受?

其实是不在乎的。

他知不知道对方不仅不会听,而且会记恨自己,要杀自己?

他是提前知道的。

但他还是要那么做,因为他根本就不是为了说服对方,而是为了自己的身后名。

他田丰不希望史笔如铁,回头记录袁绍失败的过程中,整个阵营里面连一个有识之士,连一个耿直的谋士都没有。

所以他不是劝谏袁绍去了,他是为自己留名,为了证明自己去的。

这个过程,就跟海瑞上治安疏一个道理。

海瑞不是写给嘉靖看的,他是写给史书看的。

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,古老到早在韩非子的年代,就已经被完整的,系统的论述过了。

不存在说服别人这件事,无非你怎么选。

你可以逢君之恶,你可以夹带私货,顺便卖拐都可以,贾诩就这么做的,没毛病,而有好处拿。

你也可以自说自话,不为说服别人,自己怎么想,就怎么讲。只为后来验证,我这个天气预报,准不准?

穿越几千年的时光,直到今天,也是如此。

比如在互联网上,如果你跟大家讲,需要拉动国内高端消费,否则富人必然把钱花在别国的高端商品领域。

而且只有这么做,才能促就业,才能真的去解决越来越多的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,和中年人。

有没有网民听了会开心?几乎没有。

因为多数人都是没钱的,你这番话出来,人家第一感觉就是你的屁股不正,你怎么不站在我的立场上,考虑我的诉求?

你看到关键了么?

关键不是你讲了什么,而是你给别人的感觉,你是不是向着我的?你是不是为我说话的?

你只要向着大家,大家就会觉得你好,你就会收获流量与粉丝,你就会成为大V。

因为99%的网民,都是不可能思考的,他们需要的是感觉。

他们需要的是你告诉他们,他们是被爱着的,问题是立刻可以解决的,十年的事情一天就可以做到。

这就是99%的人的诉求,你必须撒谎,必须迎合,也只有撒谎和迎合,才能得到认可。

至于你靠谱不靠谱,根本不重要,因为99%的人,是找感觉来了,不是找靠谱来了。

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的几乎所有大V,都是顺着人性的这个毛去捋,就像贾诩忽悠张绣的过程。

无论他们讲大棋也好,讲小棋也罢,那都是一通忽悠,最终只有一个落脚点,就是哄得你舒服,讲你爱听的。

而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,你放弃韩非子告诉你的逢君之恶这条路,就等于主动放弃了99%的观众。

所以你一定要明白,那天讲的观人之术,只是起点,尊重人性,尊重利益,才是落脚点。

 
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记忆承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