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聊到了买房,有好些读者问了一个相似的话题,就是学区房还有没有价值?或者说,我买房的时候,还要不要主要考虑学区因素?

这些留言的读者,他们自己的观点就很有趣。

有些人秉持的观念是教育一定是趋向公平的,因此,学区的价值会不断地被打散,优秀的师资会分流,所以长期看,学区并无价值。

有些人则是相反的,他们认为教育的不公平是必然的,谁也无法改变,所以学区永远会凝聚着巨大的商业价值,从而投射到学区房上。

既然问到我,那我来专门讲一讲学区房这个话题。

首先,教育到底是趋于公平还是不公平,这件事只是表象,真相是什么?

真相是价值依托于什么,而非教育依托于什么。

中世纪的骑士每天都在学习礼仪,比拼骑术,那只是表象,真相是他们只是领主的仆从。

是领主们定义了什么叫优秀,领主们说骑术是优秀,那么骑术就是优秀。

领主们为什么要定义骑术是优秀?因为领主们有城堡,需要你的骑术来守护城堡。

那么当领主变成工厂主的时候,什么改变了?

优秀的定义改变了。

骑士消失了,因为城堡转型了,城堡变成了工厂。

从需要你去守护城堡,变成了需要你进厂。

于是优秀定义变了,变成谁能够从普鲁士教育中脱颖而出。

从围绕领主,到围绕工厂主,你有没有发现知识产品的特点是什么?

是围绕资助者的利益诉求进行服务。

领主盖了个城堡,他需要有人看家护院,所以要你学骑马;

工厂主盖了个生产线,他需要有工人打螺丝,所以要你接受10多年系统的普鲁士教育。

你小时候不练习ABCD里面选哪个,长大了怎么知道机器上红蓝绿三个按钮,按哪个呢?

当你看明白了这个核,你就会明白下面这句话。

哪儿有钱,哪儿就有教育。

全世界都是这样的,有钱的区域,能够吸引人才来执教,有钱的区域,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资源,无论是金钱,资料,还是辅导。

我们也是这样。

55年的时候,交通大学一拆为二,主要的院系,教授,设备,都西迁,搬去了西安,成为西安交通大学。

而上海交通大学,只分得一点点家当。

这个时期,你去问老交大的人,西交和上交哪个好?

老教授们都会笑,这还需要问么?除了一点教本科生的,给上交留了什么呢?

但是80年代之后,只要你允许钱这个因素发挥作用,上交马上就会把西交甩在后面。

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趋势。因为上海比西安,有钱。

只要肯砸钱,老教授们愿不愿意回上海?只要肯砸钱,全世界的名校教授们,愿不愿意来?

只要当地有更多的企业,更高薪水的就业,试问,最优秀的那批学生在上交和西交之间,会怎么选?

看到了么?这是两个学校的问题么?不是。

这俩学校是双胞胎,问题是,送去不同家境的家庭,后来就不一样。

你看透了这一点,就会发现,所谓学区房,其实有两种。

一种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学区房,一种是资源汇聚形成的学区房。

这两种的命运是不一样的。

历史原因形成的学区房说白了就是要啥没啥,只有学区。

人家的卖点就是卖一个入学资格给你的。

你要不要很简单,有需要就要。

什么叫做有需要?

我就是想让我娃上这所学校,哪怕交天价赞助费,我也愿意。

这个需求是真实存在的,90年代我读高中的时候,我们班里有一小半的人都交过至少几万块的赞助费。

他们考的时候差了一点点,就那几分,要几万块。在当年,可以买套房了。

说明这个需求是真实存在的,你有这个需要,就去做。

可我们有种家长,他实际上是既要又要也要还要。

他想让孩子读名校,又不想真掏钱出来,想干嘛呢?想买一套学区房,让孩子读完书,将来卖掉,还能赚一笔,是这个想法。

这种秉持投资的想法要落地,非常简单,就是我前面讲的那段话,你去重新审视学区的本质是什么。

学区的本质就是资源。

谁有钱,谁出更多的科技成果,谁有钱,谁拥有更高的教育排名,包括哪个城市更有钱,哪个城市的人均寿命高。

就这点事儿。

我们很多读者,相信都经历过下面这种事。

就是30年前,你们城市里最牛的中学是A,30年后呢,你们城市里最牛的中学变成了B。

为啥变了?

因为A所在的老城区,整体上生源质量下降了,有钱的,有权的,有资源的,都迁走了,都住到另一个区域里去了。

于是那个新的区域里面,诞生了新的名牌中学。

就像那句各地都流传过的笑话,码农们买不到学区房,他们跑到一片空地上,楞是让自己的孩子们把高新区考成了学区房。

很正常的,各地高科技产业密集的区域都发生过类似事件。

因为家长们都是硕士起步,都是中产,都重视教育,也有钱资助孩子的教育,那么这个区域的生源就好,学生质量就高。

再随着这个区域的学校砸钱,原来那所老牌名校的老师,发现自己所在的老城区的生源慢慢变成了下岗工人子女,也不容易教出成绩,再加上新学校给自己加薪,就跳槽了。

此消彼长,教育也无非资源的迁移而已。

所以很有意思的,你盯着当下它是个学区,等你读完,结果它不是了。

归根结底,大多数人只能看到眼前五厘米的地方,五十米外,他肯定看不清。

甚至他也不会去那么想,他都没有那个意识,他一辈子只是在处理糊在眼前的那点事儿。

可是我们知道,一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,和一辈子搅合在表象里的人,此生注定是不同的。

所以我那天就提到一件事,我说你不可能回避事物的本质,整天追逐表象,还想要个好结果。

没有这种事。

我们很多人成天想着我能怎么选一个好专业,找一份好工作,嫁一个有钱人。

这些是什么?是表象。

你做着做着,体制内的,被精减了,企业里的,朝阳变夕阳了,你读着读着,热门变冷门了,出来工作都找不到了,你日子过着过着,老公家里破产了。

这种事情,资本市场上太常见了,这不就是散户的一生么?

听风就是雨,这里一个小道消息,那里一个小道消息,最后一辈子追涨杀跌统计下来,他们有谁赚钱了?

赚钱的为什么是机构,为什么是大户?想没想过?

所以我那天问你的第一句话就是,你能不能先把你自己,包括你们家的发展规划给我理出来。

不会理没关系的,我那天手把手就在教大家理清楚,怎么才能把此生的重点找出来

我们国家过去四十多年取得的成绩,并不是靠追涨杀跌,靠追风逐月,不是那些。

是什么?

是国家有一个总的思路,掌的这个舵是很稳的,核是稳的,知道自己要去哪里。

是这么走下去的,路才能越走越宽。

你说你也很努力呀,为什么路越走越窄了呢?买的房子怎么就卖不出去了呢?这么多年也没少加班,工作咋就做不下去了呢?

就这点事儿呀,你捡了芝麻,丢了西瓜。

我那天说的那几个关键要素,你这辈子都没抓住,那十年后看当然是没头苍蝇一样满地打转画圈圈。

如果那天的那几个要点,关键要素你能守牢,理清。你才能真的走出了一条笔直的通向前方的宽广大道。

 
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记忆承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