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着回答昨天的读者问我的问题,就是如果自己的孩子,最终的目标就是奔着体制内去的。

那么整个大学阶段,他要重点培养什么?

首先,有些话是废话,不用我讲你也清楚。

有些报考是有门槛的,比如选调生要名牌大学,等等。

这些要求,你要提前熟悉,早点准备考试,这些都不用我讲了吧?

那我讲一点你没听过的,或者说那些考公的辅导机构收了你很多钱,也不会告诉你的。

注意,下面的内容很重要,因为只要过了报名的门槛,管你是名校生还是非名校生,都一样。

你一个名校生如果还考不过一个非名校生,或者进去了还混不过一个非名校生,那往往问题就是下面这件事。

这是什么呢?

考公不只是一门考试,这是一种思维模式。

这种思维模式体现在哪里呢?

体现在对着同一件事,我们观察到的点,是不一样的。

你比如大家都在刷剧,清宫戏,你看问题的点,是男男女女,情情爱爱,或者,谁是好人,谁是坏人,谁对了,谁错了。

这种思维实际上是什么?

相当于你在田间地头,在论是非,到底是老王偷摘了李寡妇家的黄瓜,还是李寡妇偷了老王家的西红柿。

那么体制内的思维是什么?

说穿了很简单,其实就是凡事想流程。

雍正王朝里面,康熙说去热河狩猎,所有阿哥都去,这是剧情。

那么去做这件事,它本身是一个流程。

康熙说狩猎,只是一句话,谁转达?张廷玉转达。张廷玉转达给哪些部门?

什么部门要负责预算,就是准备花多少钱;什么部门要负责审核,就是实际花了多少钱,将来怎么报账;什么部门负责采购,什么部门负责执行,什么部门负责沿途的休息,什么部门负责安保,什么部门负责打前站,先去安顿好热河的接待工作。

那么这里面每个工作任务都有三件事,权力是什么,考核是什么,责任是什么。

权力意味着你调动的资源,考核就相当于对你代码评审,责任就是测试通过有功,测试不过有罚。

那这里面又会有常规部门以及什么?临时组建的流动部门。

比如安保工作可能就是交给京城的前锋营完成的,这是他们的常规任务。

而打前站这件事,可能是临时抽调的人,你去做,就这一次,做完了,回收你的权力,下次再重新等待任命。

后面这个就叫做体制内思维,你电视剧不用演,我可以脑补。

我能够脑补是因为我是在体制内的那个环境里长大的,听大人成天讲,成天讲,被动也听会了。

那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体制内长大的,他就要怎么样?他就要时刻训练自己,主动去朝那个方向想问题,哪怕只是在刷剧。

久而久之,他就会形成体制内思维。

那么我上面说的这只是第一步,每天琢磨流程是什么。

光靠这个够么?当然不够。

因为流程是人去执行的,人依据什么来执行?依据文件。

而文件有时候滞后于当时的突发情况,比如按照规定,这支奔赴热河的队伍应该在哪里歇脚,实际上突发暴雨,没法做到,需要临时改动方案。

那就会涉及什么?

涉及人性。

有人要承担风险的呀,有人可能因此得到利益,所以凡是走流程走不通的事情,是最考验你娃儿办事能力的。

比如我读研时,想要在研一提前修一门研二的课,我来年赶着出去实习,没功夫在校上课。

找了一个在电信工作过几年回来读研的同学去代办,他也想提前嘛,让他一起办掉。

结果他被踢皮球。

他先去找教授,教授说研管办签字他就签,然后去找研管办,研管办说教授签字他就签。

他灰头土脸的回来说这事儿办不成,我笑了。

我马上伪造了一份授权书,直接拿给研管办的老师,跟他说,教授让我来你这里办提前修课的手续,让你给签个字。你有问题可以打电话给教授的办公室。

他看了一下就签字了,然后我拿着他的签字去找教授,办理提前修这门课。教授也爽快地签字了。

这就是对人性的把握。

因为我对于高校内部的管理流程太熟了,那种研管办的30岁的小年轻老师根本不会,也不敢去和教授确认。

因为他弄不清什么情况,弄不清你是教授的什么人,他也怕问多了给自己添麻烦。

他想要的很简单,一个是把责任撇清,一个是什么?是知道的越少越好。

不问,本来责任干干净净,一问,回头你倒是办还是不办?搞不好全是自己的风险。

现在你丢张表格过来,你说是教授提供的,他已然没了责任与风险,即便有问题,到了教授那边不通过,他也可以讲,是你骗了他,责任都是你,没他什么事儿。

他巴不得签完字让你赶紧走,他才不想知道你和教授之间怎么就达成了一致。

而你拿到了研管办盖的章,教授才不会为难你,才没功夫去调查。你只是要提前修,又不是挂科了找他给你改及格。

只要流程是通的,不给他添麻烦,他根本不会阻拦。

我能很轻松地做成这件事,关键在于什么地方?

在于我对于每个部门到底是干嘛的,权责边界在哪里,每个人心里的小九九,一清二楚。

我是完全明牌的局面下去办事的,我那个同学是两眼一抹黑去办事的。

那结果当然迥异。

你注意,体制内思维分两个阶段。

第一个阶段是弄明白流程,你多思多想,弄明白流程,其实已经非常有利于你考编了。

因为刷题这件事大家都会,或者说,大家都知道要去做。

大家都知道的,我也没啥可说。

至于你有没有那啥,那种东西,有就有,没有,我也不可能帮你有,所以我也没啥可说。

那我唯一能帮你的是什么?

就是我告诉你,你可以提升下自己的体制内思维模式,这个非常有利于你的面试。

你一张嘴,人家就能听出来。

你听不出来那是因为你不明白,考官都明白。

你这么熟练,他心里就会一咯噔。

他就会想,这孩子到底是什么家庭的?怎么对我们的流程,文件,路数都这么熟悉?

这瞅着不是从6岁练起,也是从8岁练起。

他就会对你的家庭背景,产生很多联想,这个联想对你很有利,尽管你知道,你爹也许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一辈子。

站在另一个角度,你的优势也非常明显。

那就是你等于是熟练工,你来之能战,不用人家再花两年历练你了。

当然,如果你能练到第二个阶段,那就更好。

因为不光是考进去的问题,更重要的是什么?是你能不能游刃有余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事情,能不能混得风生水起。

体制内吃不开的,一辈子当个小兵的,那也没味道的。你说是吧?

所以我昨天说,重点是什么?是你要找个土壤,培养自己的土壤,个人要多思,土壤要给你机会多接触,多熟悉,你思了之后才能多练。

你跟商人混多了,商人那套就懂了,你跟体制内的人混久了,体制内的思维就具备了。

那你说,如果你是在大城市里,体制内经济也很强,民营经济也很强,怎么说?

很简单,你可以全方位,多角度发展,掌握了方法论,你也可以又高又硬。

 
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记忆承载3